• 公众入口
  • 返回首页

壮丽中国画卷,精彩医者人生

【壮丽西藏画卷,精彩医者人生】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儿科援藏专家携手完成三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来源:援藏医疗队 发布时间:2018-07-1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等)是西藏自治区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如未得到及时诊治,常常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开胸直视下修补手术以及经导管的微创介入治疗,其中介入治疗因创伤小、危险小、恢复快而广泛应用,如今在内地已是较为规范成熟的技术。

  此前,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曾成功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但近年来由于人员和设备的条件限制,未能常规性的开展相关治疗;今年3月25日,北大医院第三批“组团式”援藏专家、儿科张清友副教授克服困难,完成了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但在成人患者集中的心血管内科,也有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前来求医,并且由于早期缺乏管理,就诊时已经出现了心脏结构的显著变化和心功能异常。无论对儿科大夫还是心血管内科大夫,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在治疗时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png

筛查

  由于既往缺乏常规持续的治疗手段,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疑诊后往往会赴内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组团式”援藏以来,儿科和心血管内科的援藏专家为了提高当地先天性心脏病的救治水平,陆续建立起相关机制,对疑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筛查和管理,以便使有条件接受治疗的患者留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介入手术。

  一方面,儿科张清友副教授对于临床和超声心动检查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会再次复查超声,根据临床和影像的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另一方面,心血管内科郑博副教授和达娃次仁主任一起,在科内建立微信群,将门诊、急诊以及其他渠道发现的需要救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信息在微信群中共享,并定期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以及儿科张清友副教授一起讨论,对于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电话预约,再次进行术前精准筛查,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组团式”援藏的优势。

2.png

术前

  通过前期筛查,最终确定三名患者(一名房间隔缺损患儿,两名动脉导管未闭成人患者)于2018年7月5日进行先心病介入手术。术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马为副教授、郑博副教授以及儿科张清友副教授一起再次联合查房,为他们进行心脏彩超评估,选择合适的介入器械,制定最优的手术策略。

  然而在查房过程中,张清友副教授突发头晕黑矇,乏力胸闷,测血压90/60mmHg,心率80次/分,紧急住院观察。虽突发身体不适,但张清友副教授仍心系手术患者,嘱托大家注意手术细节,务必安全完成手术。

3.png

术中

  2018年7月5日,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导管室,由儿科、心血管内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的医护技团队协同合作,再次开展小儿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尽管张清友副教授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上台手术,但仍在导管室一边吸氧,一边参与和指导手术。尽管两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在解剖上存在复杂情况(一例狭长,一例巨大),但在马为副教授的带领下,郑博副教授、达娃次仁主任以及儿科蔡桂梅副主任医师一起,仍然顺利地完成手术,三名患者均成功接受了微创介入封堵治疗。

术后

  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手术团队不顾手术的疲劳,第一时间来到床旁探望患者,通过查体等进一步确认手术成功,病人和家属非常感动,对先心介入团队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7.png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在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心血管内科、儿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组团式”援藏的资源整合和多学科协作优势,为西藏自治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创建了更加合理优效的模式,并且有望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常规化开展,为广大先心病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援藏医疗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