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骨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学术交流】百廿华年,群英毕至——第三届北京大学骨科论坛聚焦创新与发展

至——第三届北京大学骨科论坛聚焦创新与发展

来源:骨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10-22
字号:+-14

微信图片_20181022151410.jpg

  10月19~20日,“第三届北京大学骨科论坛——骨科的创新与发展”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学学系主办,北大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共同承办。

会场.jpg

  百廿载梓风沐雨,双甲子砥砺前行。2018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本届论坛作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系列庆典之一及北京大学骨科学学系年度学术盛典,旨在为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献礼,为中国走向创新型社会贡献骨科人的力量。

发展共识编委会.jpg

  19日下午,来自全国各省市的骨科专家及同道们,步入北京大学浏览校园人文景观,了解北京大学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晚上7点,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学学系召开了学系工作会,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学学系主任姜保国教授就骨科学学系成立目的、学系标志、学系工作、学系交流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出了详细讲解,肯定了骨科学系目前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学系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当天晚上,论坛主席、北大医院骨科主任李淳德教授主持召开了《中国骨科创新与发展2018北京大学共识》编委会,就《共识》写作初衷及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与会专家就《共识》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为《共识》的完善和修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博雅传经,未名论道

刘晓光.jpg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晓光教授首先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了大会主题“创新与发展”的意义,希望全体骨科同仁积极推动学术发展、保障大众健康,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潘义生.jpg

  北大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潘义生在开幕式致辞中详述了目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大医院和中国骨科在“健康中国、科教强国”战略下所做出的努力和给出的答案。他表示,北大医院将继续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走向卓越”的信念,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姜保国.jpg

  “唯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唯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唯保守也故永旧,唯进取也故日新。”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引用《少年中国论》之言,启发与会学者:唯有创新与发展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李淳德教授主持.jpg

  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淳德教授在主持会议开幕式时感谢各位专家拨冗参会,并希望本次会议能够突破传统会议的模式,以更高的视角,更多元的维度来展示和交流骨科创新发展的前沿领域。

  会议开幕式上,还进行了《中国骨科创新与发展2018北京大学共识》的发布仪式。该共识在议题和内容上突出“创新与发展”概念,从不同维度来展示和交流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3D打印、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医疗等前沿领域在骨科专业所取得的突破、进展、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提升骨科学界的创新性和创造力。

大师论道,指引方向

刘玉村教授作报告.jpg

  “厚德尚道是指医德求厚,医术重道。”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教授在《健康中国战略下中国医改的“多元回归”》的报告中说,回归并非保守和落后,医疗改革需要“五大回归”,即:“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看病就医规律”的回归、“关爱医护与服务病患之间逻辑关系”的回归、“医生精英教育”的回归及“中国医改成功与否标准”的回归。

邱贵兴院士作报告.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作了《骨科领域的加速康复》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围手术期管理的经验。

张英泽院士作报告.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教授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张氏牵引复位技术”的操作、复位及固定要点。

曾炳芳教授作报告.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曾炳芳教授在《肢体修复重建面面观》的专题报告中呼吁肢体重建外科的发展。

田伟教授作报告.jpg

  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教授介绍了机器人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和未来。

Christoher Prentice 作报告.jpg

  Mazor机器人资深顾问Christopher Prentice教授介绍了推进脊柱手术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的具体措施。

朱悦教授作报告.jp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悦教授介绍了脊柱外科中应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的经验及展望。

王坤正教授做报告.jpg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关节外科的应用。

姜保国教授作报告.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则在专题报告《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及智能决策》提出了构建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即一个区域(建立闭环式区域创伤急救体系)、两个链接(院前与院内和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三个团队(院前急救、急诊急救和专科救治团队)。

优化管理,医工结合

贺德方司长作报告.jpg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贺德方司长在《对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几点认识》的专题报告中,对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工作、优化科研管理及改革科技评价作了阐述。此外,他鼓励与会学者关注学科的加速交叉融合,弘扬科学精神及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政策适用性问题。

董彬副教授作报告.jpg

董彬副教授

郑诚功教授作报告.jpg

郑诚功教授作

唐佩福教授作报告.jpg

唐佩福教授

Benny Hagag作报告.jpg

Benny Hagag教授

刘忠军教授做报告.jpg

刘忠军教授

王田苗教授做报告.jpg

王田苗教授

  在接下来的专题报告中,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副教授、北航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首席科学家郑诚功教授、北京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和Mako机器人资深顾问Benny Hagag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等从医工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跨界合作、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他们的报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机遇与挑战》、《骨科临床问题如何透过医工结合成功转化研究》、《骨折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创新》、手术机器人研发经验介绍、《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医疗机器人技术发展与机制创新》等,视野开阔,见解深刻,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理论创新空间,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

仪式.jpg

  在会议最后,李淳德教授针对《中国骨科创新与发展2018北京大学共识》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作了详尽的解读。他认为《共识》的发布,客观上来说是前沿科技为骨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主观上是现代骨科发展需要前瞻性布局;对于社会来说是中国社会及医疗发展的需要;就人而言是人类更高的健康追求。同时,他结合自身科研体会,对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探索进行了详细解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今的骨科人正处于鉴往知来的历史性时刻,北京大学骨科学学系将与全国同道携手,共同为中国骨科的创新与发展勾画新的蓝图,打造“中国骨科”品牌,使我国骨科事业蓬勃向前,圆梦健康中国。

(骨科)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