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两会专栏

【北大医院人在两会】刘玉村丨医学需要人文情怀

来源:北大医学部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3-1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光明日报》3月7日头版头条“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专栏刊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有关医学教育立德树人的观点。

  《光明日报》今日头版头条专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北大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医学需要人文情怀  

  医学教育是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医学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医学教育必须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教学方法、内容、过程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引导学生充分释放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通过发挥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培养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人民、具备国际视野、充满人文情怀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北医新闻网和官方微信第一时间对刘玉村委员进行了深度采访,以飨读者。(以下根据视频录音整理)

  刘玉村: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是在这种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几经变迁。特别是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们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问题也在变化。我上大学的时候,讲的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到以后的若干年,大家关注的是有多少人在出国,有多少人就业。我们强调的是学生为主体,他们未来的方向。但是我觉得也忽略了一点,就是他们应该对社会的贡献,承担的社会的职责。  

  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再次强调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个人认为这是又回到了一个培养人的正确的方向上。所以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个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利用好学校的三个课堂。第一个课堂,就是“小课堂”。不但要做好我们思政课的教育,我们要更利用好专业课教学的机会,在每一堂课都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还要利用好校园文化这个“中课堂”,用校园文化的氛围来感染学生,熏陶培育他们。当然社会这个“大课堂”,对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会正确地认识中国社会,让他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他们也会知道中国社会现在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他们成长成才,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好这三个课堂,我觉得对培养人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作为医学教育来说,我们希望培养的是,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百姓,爱党爱国充满人文情怀的北大医学人才。作为北大来说,我们还希望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将来在国际上要引领医学的发展。  

  为此,我们要不懈努力。我们业内有一句话叫“我们培养医学的天使”。天使必须有两只翅膀,一只翅膀代表了他的知识能力,另外一只翅膀代表了他的人文情怀。当然,天使这两只翅膀的强壮与否,决定了他能飞多高、飞多远,可是灵魂对他们更为重要。他们的政治素养、灵魂所在,决定了他能够飞向何方。所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抓好思政工作,利用好这“三个课堂”,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灵魂的、有强壮翅膀的医学的天使,服务好中国的百姓,接好中国的建设的班。

(转载自:北大医学部新闻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