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厚道大医】邵大夫,百岁生日快乐!

来源:心血管内科、宣传中心、团委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3-30
字号:+-14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

  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征程中,讲好民族英雄和时代先锋的故事,进一步发挥榜样的灯塔作用,对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3年3月,由北大医院党委牵头,宣传中心、团委、离退休办公室、教育处、学生党总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组织开展“眼中的灯塔,心中的榜样——专家访谈活动”,旨在探寻医学大家的励志故事,挖掘百年老院的厚重历史。用榜样的事迹彰显新时代奋斗者底色、以灯塔的精神筑牢医院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意识。

图片1.jpg

  3月28日,恰逢北大医院心血管专家邵耕教授100周岁华诞,“眼中的灯塔,心中的榜样——专家访谈活动”以此为契机正式启动。党委副书记张静,副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李建平,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张岩,副主任韩晓宁、周菁、马为,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郑博,主治医师姜一梦,离退休办公室副主任余奇志,团委副书记、宣传中心武骁飞一起来到邵耕教授家里,转达了医院领导的问候并送去生日祝福。在与邵耕教授的交谈过程中,以他的耳闻目见、亲身经历讲历史、说理想、话奋斗,带动年轻一代的北大医院人把医院的历史和文化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

图片2.jpg

图片3.jpg

  医海浮舟八十载,百岁犹悬济世心。百年沧海,中国已从积贫积弱中走出,大踏步迈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人民的健康水平也显著提升,现代医学蓬勃发展。邵耕教授亲历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直致力于光荣的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以精湛的医术挽救患者生命,以勤谨的治学进行临床研究,以无私的传承培育医学人才,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白衣为甲,投身革命。邵耕教授二十岁开始在原上海医学院踏上了医学之路。1947年,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上海等地爆发了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口号的爱国运动,正担任医学院四年级班长的邵耕,因带头参加运动被开除。在中共地下党的引导帮助之下,年轻的邵耕做出了投身革命的重要抉择。他与同样被开除的十几位学生一起,来到晋冀鲁豫边区,进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先后在河南、山西等地为缺医少药的解放区人民服务,参与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建树功勋。同时,三年时间里邵耕教授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以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也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筚路蓝缕,锐意进取。新中国成立后,邵耕教授来到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内科工作。20世纪50年代,北大医院内科较早开展右心导管检查,邵耕教授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率得以提高,这也是心血管领域介入诊疗的肇始。70年代,在邵耕教授的领导和支持下,北大医院建立冠心病监护室;在邵耕教授亲自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的临床规范和细则,有效地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从原来的20%-30%,降低到8%。在缺乏血运重建手段的当时,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据邵耕教授的同事、学生回忆,只要接诊了急性心梗的患者,医护就会“驻扎”在监护室,人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以及对药物的反应。邵耕教授身体力行,无论多晚,每名患者他都亲临一线指导救治。同时,他也更迫切地感知到,要想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改进诊疗技术。在邵耕教授的领导和支持之下,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积极开展漂浮导管等血流动力学监测。他对右室梗死导致的右心衰竭同时合并左室泵功能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提高了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救治此类患者的成功率。20世纪80年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引入国内,冠心病的治疗进入了新的时期,冠心病监护室更凸显了其作用和意义。邵耕教授作为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循环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积极主办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要会议,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并主编《现代冠心病学》,将自己的宝贵临床经验结晶传授给大家。

图片4.jpg

邵耕教授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邵耕教授一直坚守扎实的问诊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我们采访的每一位接触过邵耕教授的医生,都能回忆出许多被他的查体技术折服的小故事。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成立时,邵老已年近九十,仍然反复强调对新一代心血管医生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等医学基本功的培养。守正、创新,邵耕教授用自己的临床经历践行并垂范了一位卓越医生的技术水准与优秀品质,足以使后辈们仰止。

图片5.jpg

邵耕教授床旁示范体格检查

  严慈相济,树人育才。邵耕教授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卓有建树,还积极投身于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后辈们谈到邵耕教授,总会提到他生活中的正直谦和、淡泊宁静。但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他总是严谨求实,精益求精。霍勇教授回忆,曾经因为漂浮导管压力换能器测压孔朝向对结果的影响这个“小问题”,邵耕教授和学生一起查文献、定标准。杨虎教授深情回忆了在邵耕教授的领导下摸索建立心电图运动试验技术方法的细致过程,其中既有对年轻人工作的全力帮助与鼓励,也有对科学的严谨认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追踪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邵耕教授通过自学,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网络,他年过九旬时仍和晚辈医生们探讨目前冠心病治疗的进展、询问近年来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等问题,强调冠心病预防的重要意义,期盼着早日迎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拐点。

  耄耋之年,邵耕教授仍然坚持每周到监护室查房。丁文惠教授提到,邵耕教授和大家一起看病人、问病史,对病情的分析思路清晰,还会经常提醒她以临床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并指导修改文章。直到92岁高龄,邵耕教授一直参加疑难病例大查房,他常说,疑难病例查房不仅是为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也是为了教学,帮助青年医生们提高诊疗技能,一定要坚持下去。曾经接受邵耕教授教诲的一代代医生,也正在把以其为代表的老一代医学大家和心血管学科开拓者共有的精神特质赓续传继。

未标题-1.jpg

90多岁高龄的邵耕教授参加查房

  百年倏忽过,功垂后世泽。二十多年来,各级领导、同道以及医院与心血管内科的同事、学生时常去探望慰问邵耕教授。每年春节期间,心血管内科核心组成员都会登门为邵耕教授拜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他常跟学生们提起:“如果还有下辈子,干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做医生吧。”这可能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对自己职业荣誉感最大的满足。

图片6.jpg

2023年春节前,心血管内科核心组看望邵耕教授

  邵耕教授不仅是北大医院的“宝”,同时也是我们继续向上攀登的基石和楷模,他为我国心血管卫生健康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借此良辰,我们向邵耕教授致以最衷心的生日祝福,也期待吾辈不负开拓者们的希冀,共拓临床医学更广阔的未来,为病患解除痛苦。

图片7.jpg

  (心血管内科、宣传中心、团委)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