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壮丽中国画卷,精彩医者人生

【共绘壮丽西藏之画卷,书写最美人生第三极】王洪波:耐心有爱,勇于担当

来源:援藏医疗队 发布时间:2023-04-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图片1.jpg

  编者按:

  “组团式”援藏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自2015年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医疗帮扶。2022年7月27日,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六名专家开始援藏工作。让我们共同分享援藏医疗队队员、急诊科王洪波的援藏体会——

多一份耐心

  “多一份耐心”是埋在王洪波心底用于自勉的一句话。由于语言不通,入藏之初甚至很长时间内,交流成为援藏工作首要克服的难题。在一年的时间内学会藏语,实现与当地藏族同胞无障碍交流是不现实的,但是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敬语和手势是极为必要的,这也更容易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试想一下,如果前来就诊的是一位藏族老奶奶,第一次见面就亲切地喊她一声“阿乙”,患者很自然地就会卸下焦虑和抗拒,更容易向医生敞开心扉。

  即使在当地藏族医生的帮助下,病史的获取和采集也是极为困难的,那么耐心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曾有一名中年男性藏族患者次仁(化名),2023年3月因“腹胀痛20小时” 由拉萨尼木县慕名转诊至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因为先天性失聪加之病情折磨,交流和配合异常困难。家属也不懂汉语,那么如何获得有用的信息、赢得患方的信任?此时耐心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病史的采集和查体过程中,王洪波先安抚好患方的紧张情绪,然后将需要了解的情况由当地医生翻译给家属,再由家属与本人进行确认。患者信息经过多人传递和耐心地确认后,我们得知患者既往有严重糖尿病等病史,而严重并发症的存在显然会影响治疗决策和预后,这为我们后续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图片2.jpg

给家属讲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在王洪波看来,不用做太多,只需要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细心,哪怕就是一个诚恳的眼神、一句关心的问候,在患者眼里都会被放大几倍。一旦取得了对方的信任,以后的治疗过程就会非常顺利,那么治疗的结果一定是让双方满意的。

多一份担当

  “在医疗资源和知识相对匮乏的地区,医者应多一份担当。”王洪波如是说。次仁迅速完善各项检查后考虑“闭袢性肠梗阻、乙状结肠扭转、糖尿病酮症、先天性失聪”。患者乙状结肠扭转1圈半,已出现肠梗阻表现,腹痛明显,限制体位无法平卧,随着时间推移,消化道穿孔并发腹腔感染风险极高。

  那么是采用自治区人民医院常用的开腹手术单纯扭转复位术或肠切除造瘘术?还是采用自治区人民医院从未采用的结肠镜下扭转复位术?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是将决定权完全交给毫无医学背景知识的患者?还是更为专业的医务人员?答案很明显,专业人士应该为此类患者提供更为直接明了的医疗建议,应该成为患者的主心骨。根据《2021 ASCRS结肠扭转和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王洪波立即组织消化科、普通外科进行MDT病例讨论评估患者状况和权衡各种治疗策略,并建议尽早尝试内镜下复位术,考虑到患者ASAIII级,麻醉风险高,手术创伤大反而获益小,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征得理解同意后,王洪波最终确定了首先尝试内镜下复位术,开腹手术作为保驾备选方案的多学科联动治疗方案。

图片3.jpg

王洪波决定尝试内镜下复位术,自治区人民医院内镜团队床旁操作

  在急诊科降糖灭酮、补液降钾等先期治疗措施保驾护航下,内镜团队迅速到位,床旁手术仅用半小时便通过乙状结肠扭转处,肠管未出现缺血表现,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患者腹痛腹胀即刻缓解,恢复自主排气排便。鉴于患者听力减退,身体状况差,急诊科护理团队对于病人也尤为关注,治疗过程中的精细化护理也是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保证。

图片4.jpg

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术后精细护理

  患者于2天后顺利出院,在急诊科医护团队的努力下,花最少的钱,冒最小的风险解决了患者的痛苦。患者虽然不善言辞,无法用言语表达感激之情,临出院时却还是亲切地拉着医生的手、搂着医生的肩膀,留下了动情的合影。

图片5.jpg

患者康复出院,王洪波与患者和家属合影

  “勇于担当,挺身而上是急诊人的特质,在高原上如果有不同的话,那就是需要献出更多的耐心,承担更多的责任。”王洪波感慨地说到。

  (援藏医疗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