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院刊院报>> 2021年8月 第15期>> 正文

疫情防控划重点,健康提示记心间

作者: 来源:党院办、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 发布时间:2021-09-01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不断肆虐,我国多地也出现了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并出现跨省传播,而造成此次疫情流行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也让社会大众的恐慌再次升级。当下正值暑期,带娃出游、聚餐聚会的热潮不减,相应的,疫情防控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下面,我们整理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观点为大众答疑解惑。

问题一:打了疫苗我是不是就有了“金钟罩”了?

  回答:不可否认的是“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截止当下,我国新冠疫苗的接种已经超过16亿次,毫不夸张的说,这规模和速度举世无双。但是接种了疫苗不等于进了“保险箱”,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保护作用不可能是100%,部分人接种后有可能不产生足够抗体,仍然会有感染风险。所以,即使打完疫苗,仍要做好个人防护不放松,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自觉遵守防疫措施,在商场、超市、酒店、影剧院、体育场、公交车、地铁、机场候机室等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摘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问题二:据说此次病毒是变异毒株,什么是变异毒株?

  其实所谓变异,本质上就是基因序列出现的变化,不仅仅是病毒,即便是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也都有细胞发生着基因序列变化。

  此次变异毒株命名为“德尔塔”,这一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起初被媒体称为“双突变”病毒。据印度卫生部今年3月底公报,由10个实验室组成的“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组学联盟”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采集的样本中发现,这种新的变异毒株携带E484Q和L452R突变,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传染性增强。这一变异毒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B.1.617,并在5月31日用希腊字母δ(德尔塔)命名。(摘自新华网)

问题三:“德尔塔”变异毒株有什么特点?

  目前已有92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德尔塔”毒株传播,其中8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的是B.1.617.2亚型,1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的是B.1.617亚型。今年5月,世卫组织已将“德尔塔”毒株列入“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毒株。(摘自新华网)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在6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导致广州发生的疫情由“德尔塔”毒株引起。现有研究数据显示,这个变异毒株的传染性、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潜伏期、传代间隔都缩短了,病毒传播速度在加快,可能有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摘自新华社)

  德尔塔毒株的致病性是否增强?目前科学界并无统一看法。世卫组织认为,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德尔塔毒株会导致新冠致死率上升。(摘自新华网)

问题四:毒株已经变异,我打的疫苗还会有作用吗?

  回答:在7月29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在谈及中国疫苗对“德尔塔”变异病毒的效果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提到,“中国疫苗对变异病毒依然有效,接种疫苗仍是遏制疫情的有效方式。”(摘自中国新闻网)

  最近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接种新冠疫苗后针对“德尔塔”毒株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降低。但多国专家认为,目前接种疫苗还是有效的,至少可以预防重症和减少死亡。(摘自新华网)

  7月29日在北京发布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指出,病毒的变异对疫苗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但接种疫苗仍然是遏制疫情的有效方式。新的变异病毒使各类疫苗的效果究竟打了多少折扣,还有待专业机构做出全面评估。(摘自《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

重要知识点: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29日已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健康提示,这些重点请大家牢记于心:

  一是继续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游热点地区旅行或出差。

  二是建议市民朋友近期减少出京,以京郊和中短途旅游为宜,以室外活动为主。

  三是减少不必要的聚会。

  四是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五是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六是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注意饮食卫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拒绝食用野味。

  七是做好健康监测。

  提醒广大朋友,一旦出现发热一定要去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出现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新冠非典型症状也要及时就医。

  (党院办、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