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院刊院报>> 2017年4月 第4期>> 正文

追思尹大光教授

作者: 来源:麻醉科 发布时间:2017-12-15

图片7.jpg

       清明时节,阴霾重重,惊闻尹大光教授于2017年4月3日阖然辞世,麻醉界痛失一名元老,我辈痛失可敬良师。回首尹大光教授一生,历经坎坷却从未停止奋斗,俯首于微尘却心怀苍生,业精于勤更擅长总结创新,实令人钦佩感怀。

       尹大光教授出生于1932年,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在人民医院实习时,分到外科专业。大学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时转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6年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北大医院)新成立麻醉科,当时麻醉学是新兴的学科,尹大光和所有毕业生一样对于麻醉不太了解。他服从组织分配,加入北大医院麻醉科,师从麻醉学科泰斗谢荣教授,从此开始了麻醉医学的生涯。尹大光教授把自己的麻醉事业经历分成五个阶段,正好每个阶段是不同的地点经历,说来话长……

——1956~1958年北大医院 初涉麻醉学科——

       尹大光教授进入麻醉界的时候,麻醉学科正处于一个急起直追阶段。从单纯的开放滴醚、腰麻发展到静脉麻醉(硫贲妥钠和普鲁卡因)、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等,从临床到实验的紧张工作使尹大光教授初步感到麻醉大有可为且急需提高质量。麻醉科只有谢荣教授和姜培芳、尹大光三个成员,尹大光担任外科党支部组织委员。谢荣教授是尹大光教授的启蒙老师,是尹大光教授永远尊敬的师长。谢荣教授的敬业精神和渊博学识令尹大光教授受益匪浅。工作虽然很辛苦,但麻醉基本功和操作技巧也正是在此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9~1969年北医三院 勇挑大梁独挡一面——

      1959年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开院,尹大光教授调入组建麻醉科,担任麻醉科主任。带新队伍要同时承担麻醉临床和培养任务,使尹大光教授深感压力大,但是他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为摸索不同浓度局麻药的作用效果,甚至在自己身上先做试验再用于患者,每个麻醉、抢救都亲临现场密切观察,防患于未然。北医三院整形外科手术多,尹大光教授应用臂丛阻滞,除常规锁骨上法,又采用经腋路方法,麻醉效果达到出神入化。针对运动医学的特色,为保护运动员棘上韧带不受损伤,硬膜外以及腰麻都采用侧入方法,形成了北医三院独有风格。总结出了500例硬膜外麻醉和3000例腰麻,为尹大光教授后来集大成于阻滞麻醉奠定基础。(及至八十年代,依托于尹大光教授留下的经验和积淀,北医三院麻醉科出了不少出色的专家。)

      这段时间,也是中国政治局势动荡变化的时期。尹大光教授作为共产党员,却因出身不好,为人耿直,坚持实事求是,在经历了“整风运动”后被打成右派。随后的十年浩劫中,又被批斗。他恪守医生的职责,在业务上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勤勤恳恳。曾经有一个65岁老人做肺叶切除术,因支气管肿瘤被挤压破裂发生大出血,窒息引起心跳骤停先后七次,尹大光教授带领麻醉团队边吸引、给氧、边行心脏按压,手术团队继续同期施行手术,后来终于完成手术,抢救成功,病人康复,在全院讨论会上感谢大家的付出。尹大光教授在发言中则谦虚的表示,一方面体会到麻醉者身担重任,麻醉团队和手术团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要总结这例麻醉的经验教训,扩大双腔管的适应症范围。

全国的形势影响了学科发展,1969年,尹大光教授也被下放大西北改造,带着夫人、9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调到了甘肃静宁县医院。

——1969~1985年静宁县医院 下放农村大有作为——

      来到甘肃静宁县,生活条件的艰苦自不用说,更让尹大光教授触目惊心的是当地缺医少药的现状,医疗条件的简陋。汽灯下手术、油灯下治疗写病历、自己洗敷料、手术衣,再拉风闸点火煮消毒锅。尹大光教授没有丝毫退缩,倒是庆幸曾经的劳动改造锻炼了身体和意志以适应农村的卫生工作。

      尹大光教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几年后,不少外科、妇产科医师调回城市,尹大光教授不得不担负起外妇科主任和副院长职责,全身心投入到更加忙碌的工作中。

      在静宁县医院的经历可谓一个“苦”字——条件艰苦,工作辛苦,感民疾苦,解除痛苦。而诸多苦中,尹大光教授体会的是艰苦奋斗的豪情,手术麻醉逾万例的充实,收获的是疑难病例抢救成功的喜悦,被医好的病患感激认同的快乐。

      当地农民贫寒,常常就诊时机过晚,休克患者颇多。在尹大光教授精心细致的观察处理和及时抢救后,一个个濒临死亡的患者——肠扭转脱水休克、宫外孕大出血休克、严重胆道感染中毒休克、腰椎结核下肢截瘫……——被救治成功,他感到由衷地欣慰;一个患破伤风的新生儿采用冬眠疗法抢救过来后,自己又给他取名叫卫革,看到长大后的卫革朝着自己跑来,尹大夫教授再多的辛苦也值得。“你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尹大夫教授在静宁县16年,做了外科及妇科等手术近万例,成功抢救了数百名高危患者,总结了653例肠梗阻诊断治疗,88例休克患者治疗经验,21735例硬膜外阻滞麻醉主要并发症防治的探讨等等,硕果累累;培养了一大批麻醉、外科、妇产科的当地和外地医师。这段工作经历,是尹大光教授经受的锤炼,也是成就他麻醉事业的宝贵财富。工作、学习、总结写作,没有时间嗟怨,只有奋力向前。1980年,他通过考试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在尹大光教授的心目中,静宁县已成为他的第三故乡。正如尹大光教授所说,如果不是为了儿女双亲,为了“落实政策”还自己一个公道,凭个人情感,只要静宁县的病患需要他,他绝不会离开。告别静宁县的日子,同事的依依不舍,领导“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高度评价,给了尹大光教授极大的鼓舞。

——1985~1990年人民医院 落实政策亦喜亦忧——

      1985尹大光教授正式调至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担任麻醉科主任,198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落实政策、委以重任、分房,都是得到充分肯定的喜悦。但是尹大夫为人直率,用他的话说“为人处世有点过于简单”,复杂的人事关系让尹大光教授这个下放16年骤然回京的“外来和尚”不太好“念经”。即使内心备受煎熬,尹大光教授的工作并未松懈,在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的80年代,他积极开展各种监测(血气、动静脉测压等),引进新技术,推广讲课,制定发展计划,提高麻醉科室实力卓有成效。

——1990~1998年北大医院 回到起点承上启下——

      1990年10月,谢荣教授担任北大医院麻醉科主任,提出请尹大光教授调回协助工作担任主管医疗工作的副主任。尹大光教授在离开31年后重又回到了北大医院。尹大光教授过硬的临床技术、丰富的应变经验在北大医院临床医师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孜孜不倦研究新型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山梨醇的供能作用,并总结硬膜外阻滞复合笑气全身麻醉方法,使麻醉更舒适、苏醒更平稳、镇痛更完善,在第五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报告推广。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1997年尹大光教授担任麻醉科主任。这时的尹大光教授淡泊名利,惟愿传承交接给年轻一代领导。1998年尹大光教授的孙子出世,他提出不再接受返聘,退休回家含饴弄孙。

      “回首往事想联翩,毕业四十二年前。麻醉专业解民苦,生非虚度心为安。”这是尹大光教授退休前回首自己四十余年医学生涯的感慨,也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尹大光教授晚年患脊髓空洞症,饱受病痛之苦,但是他依然乐观,保持了顽强向上的本色。每每同事聚会还是言语风趣幽默,对后辈关怀期望如初。在年轻一辈的眼中,尹大夫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

      尹大光教授襟怀坦白,公道耿直。在遭受打击下放西北期间没有消沉,在艰苦环境下仍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培养了大批当地人才,总结了大量诊断、治疗、抢救的经验和理论,全心全意致力于解救缺医少药的当地患者。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为民解疾苦,不虚此一生”。

      尹大光教授的一生,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为医学事业积极探索、为解救病患不辞辛苦,为中国麻醉事业奉献了毕生。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他艰苦奋斗、体恤爱伤的精神和博大襟怀值得我们学习。

      尹大光教授,一路走好!

(麻醉科)